中国领先的太阳能光伏资讯与产品导购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观察 » 正文

光伏产业迎来新机遇 应用端崛起成常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浏览次数:317
核心提示:1月14日,垂直一体化光伏太阳能开发商SPI宣布,其全球运营总部落户上海,并与南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光伏产业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新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经历“严冬”之后,目前已经触底反弹,有望借应用端需求的崛起摆脱危机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微信广告
       1月14日,垂直一体化光伏太阳能开发商SPI宣布,其全球运营总部落户上海,并与南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光伏产业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新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经历“严冬”之后,目前已经触底反弹,有望借应用端需求的崛起摆脱危机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应用端“崛起”

日前,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行业规范发展的趋势得以深化。在行业内部人士看来,光伏行业在规范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寻求自身发展的支撑点,需要行业应用端的走强。安徽合肥、广东广州等地对光伏应用的强调,或代表着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中一直存在“两头在外”的问题。所谓“两头在外”,是指原材料上依赖国外,市场也几乎全部在国外。据悉,在行业发展早期,95%以上的光伏产业向以欧盟为主的海外市场供货。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大的“硬伤”,特别是当行业遭遇上游原料价格波动以及出口遭遇“双反”等情况时,国内光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相当“尴尬”:上游原料不一定有议价能力,下游应用在别人手里,且充满政治、经济方面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认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打开光伏应用市场。在他看来,国内光伏产业在经历发展的阶段性挫折之后,已经呈现触底反弹的态势,行业预计将迎来规模扩大、发展前景打开的新阶段。据预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3万吨,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若加上接近10万吨的进口量,多晶硅供应量或将达到23万吨。而行业复苏发生的背景是外部贸易壁垒并未消除并有愈演愈烈的可能。由此不难发现,行业回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

回顾2014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将打造光伏应用产业示范地、推进分散式光伏发电等,作为推动光伏产业落地的重点工作。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三项与光伏建设相关的文件,要求做好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接网工作、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地方政府也顺势而动,如江西省鹰潭市出台了《鹰潭市加快推进全市光伏发电应用工作方案》,安徽合肥则提出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大型光伏地面电站,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可见,行业应用端崛起的势头明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品牌
  • 力诺光伏组件
  • 正泰新能源
  • 通威太阳能
  • 兴业太阳能
  • 皇明太阳能
  • 固德威并网逆变器
  • 天威新能源
  • 正信光伏
  • 华为逆变器
  • 阳光电源
光伏图集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上海snec展会
推荐图文
推荐视频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欧乐光伏网
广告投放 24H在线客服:
   王霞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8613603601
VIP会员办理 VIP会员办理顾问:
   吴苏文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5069236023
媒体合作/邀请 欧乐光伏网主编:
   王亚斐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3001761346
aolar官方微信
aolar微信订阅号
aolar手机版
aolar手机版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4004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