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电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据企业透露,之前已有500亿补贴,此次为第二批。
两次合计高达1000亿元的补贴集中发放,国家为何如此?在如此高强度补贴之下,煤电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局又是否能够解决?
电价补贴未按期兑付
五大发电集团相继亏损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迅速扩大。国家能源局表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将大幅提升,预计发电装机占中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将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前景自然是无限向好,但回过头来看,一直以来,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拖欠问题始终是一大“顽疾”,令发电企业负担沉重。
在国家层面上,国家从用户电费中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不足以支撑电价补贴的按期兑付,逐步形成了财政兑付压力和发电企业的现金回笼压力。
在企业层面上,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巨大,项目收益率低,投资回收期漫长,电费是唯一收入来源。一旦补贴不及时发放以及不足额发放,就会使企业现金流严重不足。
在补贴拖欠的背景下,发电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已受到严重影响。如2021年,受电煤燃料供应紧张、电力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以及部分地区加强“能耗双控”等因素影响,发电企业燃煤成本大增,业绩瞬间“垮台”。
如五大发电集团,在2021年共计亏损近300亿元。其中,大唐发电(SH:601991)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2.64亿元,同比大跌404%;华能国际(SH:600011)2021年净亏102.6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325%;华电国际(SH:600027)净亏49.7亿元,同比下降211.8%;中国电力(HK:02380)净亏49.7亿元,同比下降211.8%;国电电力(SH:600795)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19.68亿元,同比减少146.48%
煤电企业的经营困境可见一斑。
杯水车薪,还是彻底解决?
发电企业的困境已摆在台上,1000亿元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又是否能够扭转局面?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了解到,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累计超过2600亿元,2020年底,该缺口再次突破至3000亿元。而到了2021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拖欠累计已超过4000亿元左右。
如此看来,1000亿元补贴似乎是杯水车薪。
不过,在《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中,国家已明确“中央本级支出”增加至4528亿元,此举被视为是彻底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一大征兆。
此外,3月9日,内蒙古能源局发布特急文件《关于全面排查梳理全区已批复新能源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提出要严查新能源补贴手续,清理、废止不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这一《通知》也印证了国家解决补贴问题的决心。
有分析指出,随着新能源历史欠补问题正式步入解决流程,预计能够增加新能源行业投资能力过万亿元,并能够覆盖未来2年的电站建设投资,解决欠补将对行业发展构成实质性推动。国家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向中央发电企业注资,将进一步增强其投资能力,再一次对行业规模扩张产生实质性推动。
由此可见,欠补问题一旦解决,在双重推动之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将会瞬间迈上一个新台阶。